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
多年來,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深入貫徹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工作要求,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以改革創新之舉,回應首都超大城市基層治理課題,探索出一條源頭防訟、多元化訟、實質息訟的“全周期”訴源治理新路徑,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在服務首善之區建設之路上,在司法為民的新征程中,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法治之花,盛開正紅。
從源頭防訟,堅持“抓前端、治未病”
自從被診斷為精神異常,李某的一舉一動時常牽動著左鄰右舍的心。
家住陶然亭街道米市社區的李某長期獨居,無人照料。面對李某不穩定的病情和隨時有可能傷人的風險,社區工作人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對于有親屬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親屬拒不承擔監護責任,居委會是否可以擔任監護人呢?”一通訴訟服務熱線電話,打到了西城區法院。
沒過多久,法院詳細了解了李某的實際情況,從最大限度保護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經法定程序,指定社區居委會作為李某的監護人。從此以后,社區開展監護救助工作有了底氣。
地處首都功能核心區,西城區人口密集、經濟活躍、矛盾多元。如何更好滿足群眾解紛需求,維護群眾切身利益?蘊含在“楓橋經驗”里的治理智慧,指引著西城區法院改革創新,樹立系統理念、全局觀念,因地制宜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的訴源治理新模式。
解決問題必先找準問題。精準研判群眾訴求,“抓前端、治未病”,這是西城區法院“全周期”訴源治理工作法中的關鍵一環。
一條熱線直通法院,一款手機APP全天候聯系法官,一個工作站集約處理群眾司法訴求,一支法官隊伍實現15個街道巡回普法全覆蓋……
西城區法院多措并舉打通信息渠道,完善訴訟熱線服務,整合網絡在線服務,加強社區巡回服務。一條“訴源治理直通車”初具規模,讓民意訴求表達更為通暢,讓訴訟服務直抵群眾心間——
深化“一號響應”。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12368熱線“一號響應”訴源治理機制為基礎,對街道社區等在預防化解矛盾糾紛過程中的司法需求實行“一號受理”,并在2個工作日內快速響應。
聯動抓好前端。與西城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協同聯動,將12345熱線數據與審判數據互通比對檢視工作,定時走訪涉訴涉訪工單較多的街道,摸排難點、提出對策。
截至目前,西城區法院已針對物業供暖、老舊小區改造等易引發群體訴訟的問題,及時向主管部門發送預警,適時開展會商、提供法律支持,實現“未訴先辦”。
“小案件”背后,映射著經濟社會的“大文章”。
針對指導調解和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西城區法院分析個案成訴、類案多發的原因,及時向有關部門發送類案和綜合治理類司法建議,加強回訪督促落實,為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聚多方合力,矛盾就地化解在基層
“依靠單一機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只有建立多元的、協作的工作機制,才能更有效更便捷解決基層治理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這是‘楓橋經驗’帶給我們的時代財富?!敝袊嗣翊髮W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何艷玲表示。
在何艷玲看來,“楓橋經驗”歷久彌新,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已經影響和撬動了很多層面的改革創新,西城區法院探索“全周期”訴源治理工作法,便是“楓橋經驗”在人民法院的生動詮釋。
一張額度46萬余元的信用卡逾期未還款,讓銀行犯了難。
前期多次催款無果,一紙訴狀,銀行將持卡人杜先生告到法院。然而,由于交通成本和時差原因,身處大洋彼岸的杜先生無法來到現場,也很難在國內的工作時間進行實時網絡視頻調解。
眼看案件處理即將陷入僵局,西城區法院適時引入行業調解組織力量。在調解組織幫助下,多方溝通協調后,成功促成雙方達成分期還款方案,并依托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金融案件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實現異時異地線上簽約,完成司法確認,成功化解糾紛。
凝聚多元解紛合力,這是西城區法院“全周期”訴源治理工作法高效運轉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帶來的成功啟示。
從“供給側”發力,發揮專業調解力量,西城區法院逐步優化一站式集成、規范化運行、智能化支撐的解紛服務,推動糾紛在訴前高效化解。
當前,西城區法院已經與43家調解組織形成對接,依托最高人民法院與中央國家機關建立的“總對總”在線多元解紛機制,形成覆蓋多個領域的多元化解“鏈條”。
西城區金融機構林立,為服務轄區金融業發展,西城區法院推出金融糾紛“一站式司法確認”機制,通過“提前介入、全程監督、預先審查”,有效化解金融糾紛,扭轉金融案件持續增長態勢。
為更好發揮調解作用,西城區法院將調解員編入速裁審判團隊,實行“調解員初調、法官助理跟蹤調解、法官指導把關”的分層調解模式。對易形成批量案件的社區治理、合同、金融、知識產權四類案件,定向培育調解力量。
走進西城區各個街道,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在線調解室成為法官和調解員日常交流的紐帶。
西城區法院先行先試開展委派街道調解,開通司法確認綠色通道,率先實現“法院+街道”訴調對接全覆蓋。預防為先、非訴挺前、訴訟托底,來自基層、服務基層的矛盾預防化解體系,效能充分顯現。
實質性化訟,提質效促案結事了人和
“‘全周期’訴源治理,意味著從問題源頭防范,到解決處理再到反饋評估,是一整套完整流程?!焙纹G玲認為,在系統思維下,西城區法院找到了超大城市核心區基層治理行之有效的方法論,落腳在群眾的切身感受,進而影響著群眾對當下生活的“有感度”。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體現在一個個案件審結后的“事了人和”之中。
學校沒了,已經交了的學費怎么辦?
日前,位于西城區的一家培訓公司因經營不善而破產。該公司以外文戲劇培訓為主營業務,擁有多個校區和眾多學員,進而引發以退費為主要訴求的群體性民事案件。
西城區法院立即組織召開各部門法官共同參加的專業法官會議精細研判,約談企業負責人,實際了解企業資金流水、股東救企心態、實際履約等情況。
結合訴訟成本、經營口碑等因素,法院積極鼓勵企業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回應學員合理訴求,創新采取了前端速裁庭室出具示范調解,后端精審庭室出具示范裁判的解決思路。
“這是我們的創新之舉?!蔽鞒菂^法院副院長畢菲表示,通過前后端“調”“審”配合,就各自承辦案件發出示范調解書和判決書,引導尚未起訴的涉案當事人參照示范裁判結果,無需立案便可以與企業完成解約及退賠手續,幫助群眾快速解決難題,減輕了不必要的訴訟勞累。
老百姓到法院是為了解決問題的,絕不是來“走程序”的。實質息訴,這是西城區法院“全周期”訴源治理工作法的目標所在,歸根結底考驗著法官的工作智慧和案件的審判質效。
打鐵還需自身硬。西城區法院以審判管理為抓手,設置“超審限預警通報”“上訴案件發改占比”等專項指標,提高審限內結案率、一審服判息訴率等指標的權重,優化考核指標體系,督促“案結事了人和”。
此外,西城區法院持續開展審判運行態勢監測,每月形成分析報告并通報,督促上訴率高、服判息訴率低的部門找準癥結、靶向整改。構建“全員管理”格局,將指標分解到業務庭室、審判團隊和每名干警,引導廣大干警轉變理念,重視案件處理效果,盡可能減少“一案結而多案生”。
60載風雨兼程,“楓橋經驗”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在黨委領導下的訴源治理大格局中,“楓橋經驗”在西城區法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基層治理,關乎黨的執政根基,關乎人民安居樂業和國家繁榮穩定。發揮法治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保障作用,這是以審判現代化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答之題”。
“我們將繼續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繼續完善源頭防訟、多元化訟、實質息訟的‘全周期’訴源治理工作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新時代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讓‘楓橋經驗’繼續綻放在首善之區和美大地上?!碑叿普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