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近年來,湖北省丹江口市人民法院浪河法庭堅持“三個面向”,準確把握人民法庭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結合點和突破點,把好訴前、訴中、訴后 “三道關口”,連續兩年實現案件調撤率90%、一審服判率98%的良好成績,新時代“楓橋經驗”正逐步在丹江口法院浪河法庭落地生根。
“創建+培養”,深耕源頭治理“第一道關口”
“葉主任,今天我們過來,主要是想了解法庭上周交給村里的5個案子是什么情況?”在村委會介紹完調解情況后,浪河法庭立即對已經達成協議的4件案件進行司法確認,對另外1件有爭議的案件,承辦法官又帶著前期參與調解的村委“法律明白人”小李,趕赴當事人家中。
“民間借貸案件主要是審查資金出借情況、借款用途、借款期限、利息約定等幾個主要方面,你剛才反映這個案件調解不了的主要焦點,在于被告認為他前期支付的利息標準過高,對此法律是這樣規定的…”在行車途中,法官也不忘對曾在法庭駐庭學習過的小李進行言傳身教。
到了原被告家里,法官就民間借貸案件的利息是如何規定向原告作了解釋,小李則從雙方的親戚關系著手對被告進行勸告,最終,原被告當場達成在一定期限內一次性還本付息的調解意見。
近年來,浪河法庭積極融入基層治理大格局,支持配合地方黨委政府開展“無訟村”“無訟社區”創建,形成“村委會調解在先、法院訴訟斷后”,村委會“講人情”、法庭“講法律”的共同締造新模式,12個訴訟案件多發易發村(居)同比案件數量下降40%,9個村(居)實現“無訟”目標。
用好“法律明白人”駐庭學習制度,每月一輪,每村(居)普及,逐步實現轄區47個村(居)兩委“法律明白人”全覆蓋,并充分發揮其地熟、人熟、事熟的優勢,及時收集、反映并協助化解矛盾糾紛。明確非訴訟解決糾紛機制的前置指引,有序形成“社會調解優先”格局,累計通過“訴調+確認”方式化解各類糾紛60余件,讓矛盾止于訴前。
“吹哨+滅火”,深化多元解紛“第二道關口”
“陳庭長,我們這里前期發生了一起因農忙爭水引起的打架糾紛,一名70歲的老人被打,現在兩家的子女也介入進來,矛盾越來越深,隨時都有激化的可能,我們實在調解不好,請你幫忙來處理一下?!?022年7月20日,浪河鎮土門溝村治保主任通過張貼在該村的“訴訟便民服務聯系卡”上的法官聯系方式,向浪河法庭打來了“求助電話”。而后,浪河法庭與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攜手聯動,從情理、法理、后果等多方面入手,僅用1天時間,就使該起可能“民轉刑”的農村鄰里糾紛,得到圓滿化解。
群眾有糾紛,法庭“來幫忙”。近年來,浪河法庭主動延伸訴訟服務,搭建了以法庭為中心,巡回審判站、法官工作室、流動解紛點、村(居)訴訟聯絡員為補充的“1+4”立體化便民訴訟和調解網絡,派專人加入鄉鎮綜治全員微信群,主動“亮明身份”,確保人民群眾有事找得到、糾紛快解決。
常態化參加轄區政法單位聯席會議,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推動轄區突發事件、重大糾紛、突出問題聯合會商、共同解決,累計參與化解各類信訪問題100余個。加強部門聯動,積極推動道路交通事故損害、土地承包等類型化糾紛分層過濾,促進多發、易發、群體性糾紛及時化解。向地方黨委政府累計發送“訟情報告”、司法建議12份,通過對糾紛類型、特點、趨勢進行大數據研判和預警,切實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精準化水平。
“為民+溯源”,深植能動司法“第三道關口”
“我今年70多歲了,人生中第一次在法院打官司,沒想到你們不僅幫我快速解決了矛盾,還專門跑來給我送錢,真是太感謝法院了,共產黨好,共產黨的干部太好了!”2023年6月9日,胡某拿到丹江口市人民法院浪河法庭驅車百里送來的4萬元調解兌現案款后,拉著法官的手激動不已。
2022年8月,原告胡某在某場所購物時,店家飼養的兩條狗突然竄出,原告驚慌閃躲時重重地摔倒在地導致受傷。該案后經法院主持調解,雙方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協議達成后,浪河法庭并未一調了之、撒手不管,而是在履行期臨近之際多次與被告溝通,催促其及時籌款??紤]到原告年事已高,不會電子支付,所居住的地方又山高路陡,出行極為不易,為及時兌現勝訴當事人權益,承辦法官驅車百里,歷經兩個多小時,親自將款項兌付到了原告手中。
民生無小事,司法有溫度。為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信賴感、獲得感和滿意度,浪河法庭做實做細“如我在訴”,總結提煉“四一”(一杯茶、一個座、一聲問候、一張笑臉)、“四心”工作法(接待熱心,傾聽細心,疏導耐心,解決誠心),給人民群眾最溫馨的司法感受。
堅持判后答疑、案件回訪工作機制,讓當事人勝敗皆明、心服口服,近年來,未發生一起信訪、投訴問題。針對轄區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特點,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家門口訴訟”模式,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累計通過網絡化解各類糾紛180余件。堅持關口前移“治未病”,常態化開展巡回審判、法官六進等活動23場次,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示范作用,切實為當事人提供裁判樣本和司法指引。不定期邀請基層干部、群眾旁聽庭審6場次,通過針對性普法宣傳,為行善者撐腰,讓失德者失利,引領社會向善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