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二期項目動工了,商業樓也將規劃開建了,村民們別提多高興了!”入冬后的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豸崗村,天氣漸冷,但建筑工地上熱火朝天。嚴海華頗為激動,“為了這一天我們足足等了7年!”
嚴海華是豸崗村經濟聯合社的負責人,說這番話時,他正與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長賴大軍一起走訪工地建設。
時間回到2006年,彼時佛山被確定為廣東省征地改革試點。為打造以高新產業集聚的萬畝產業園區,當地政府與豸崗村經聯社簽訂征用土地合同,雙方約定預征用村土地3944畝,一次性補償8000余萬元,政府須在10年內將所有土地開發利用,并返還留用地424畝。
然而,合同到期后,還有部分土地未開發。于是,經聯社背后的1200戶村民要求政府把所有土地返還,協商無果后,2018年5月將政府告到法院。
案件審理一波三折,其間訴訟時效超期爭議、申請追加被告、撤回起訴等因素疊加,經一審、二審法院認定起訴時效超期后,經聯社向廣東高院提出再審申請。廣東高院經審查認為起訴時效未超期,于是發回佛山法院要求重申。案件經佛山順德法院重審后,雙方均不服一審判決結果,又上訴至佛山中院。
接手案件后,賴大軍深感棘手,決定先到現場走訪,對案情、土地利用現狀等深入調查。
走訪過程中,賴大軍了解到,原來涉案爭議地塊位處當地三個萬畝產業園區之一,是當地制造業發展的核心片區,近年來成功引進了包括宜家集團、平謙國際現代智造產業園、萬和電氣、星亦供應鏈等一批優質項目落戶,預計年產值超120億元。
“受經聯社此前曾申請保全等訴訟影響,園區部分用地報建項目面臨停滯風險,案件處理結果對產業園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辟嚧筌姼嬖V記者。
“土地是村民致富的根基。一方面要維護好1200戶村民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要盡快化解糾紛,推動產業園項目順利推進?!辟嚧筌姸啻蔚酱謇锖驼犎‰p方意見。
“政府前期進行了大量投入,園區引進的都是高新技術項目,能帶來長期收益,但引進和開發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后續配套產業也正在規劃進行中?!闭碣R超峰向賴大軍道出個中苦衷。
“他們占著地又不按期開發完。園區發展了,我們村的集體收入卻沒增加多少?!眹篮HA表示。
癥結找到了,賴大軍開始著力尋找一條共贏之路,“既要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又要讓村民享受園區發展的紅利,這才是最優解”。
為此,賴大軍查閱研究省、市土地政策資料,結合調查情況,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由當地政府幫助村里在園區建設商業樓,置換留用地指標。
“產業園土地就這么多,后續還要開發。如果由政府在園區安排一塊地,為村里建設商業樓作為留用地指標置換,對雙方都是利益最大化?!?/p>
“村集體現在缺乏資金投入,而園區工業已形成一定規模,流動人口多,建設商業樓就有長期收入保障。產業園興村,產業進駐可以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p>
……
連續7天,賴大軍一共打了100多通電話,并3次采取“背靠背”方式進行深入溝通。
正式調解那天剛好是周末,從上午10點一直到下午6點,在賴大軍的主持下,雙方分歧不斷縮小,最終達成調解協議:由政府在園區臨街安排地塊為村里建設一幢大型商業樓,一攬子置換留用地指標,并返還剩余未開發土地324畝。
“沒想到這么多年的‘死結’,法官以置換的方法巧妙解決了!”賀超峰簽完調解協議,忍不住對賴大軍豎起大拇指。
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該案是佛山法院能動司法推動行政案件實質性化解的縮影。據統計,今年1月至10月,佛山兩級法院調撤行政案件共計247件,涉及“三舊”改造、土地征收、環保、市場監管等,標的額超億元。